央视网聚焦芷江电子元器件产业:从“农业县”到“光电谷”的逆袭之路 年产超350亿个电子器件
2025-07-03 10:28:49          来源:央视网 | 编辑:阳蕙鸿 |          浏览量:8022

芷江,这座曾以农耕闻名的湘西小城,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蜕变为电子信息产业高地。五年间,芷江电子企业从4家激增至55家,年产值突破62亿元,年产超350亿个电子器件,“武陵电感小镇”初具规模。通过“乡情招商+创新驱动”,芷江在群山间开辟出一条“无中生有”的产业新赛道,成为内陆县域转型的鲜活样本。

7月2日,央视网发表题为《“县”在崛起|湖南芷江:年产超350亿个电子器件 “武陵电感小镇”其势已成》的新闻报道,聚焦芷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 

央视网消息 自古为“滇黔门户、黔楚咽喉”的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被誉为镶嵌于湘西武陵山与雪峰山褶皱间的侗乡明珠。这座以抗战胜利受降历史闻名的“和平之城”,在群山环抱中开辟出“七分半水二分田”的生存智慧,46.29万亩耕地如梯田星子般散落谷地,水稻、油菜与柑橘构成农耕主脉,辅以芷江鸭、高山葡萄等特色物产,处处折射出“传统农业县”的质朴底色与烟火气息。

但是,最近五年,曾经被贴上“传统农业县”标签的芷江,正在以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为方向,打造辐射长株潭与成渝经济圈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建设全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从“抗战受降地”到“湘西光电谷”的迭代嬗变,这座宝藏小城刷新了业界对其留存多年的固有认知。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19年,芷江全县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数4家,工人580人,技工贸4.5亿,产值3.7亿,税收370万,专利6个,研发投入390万;

2024年,芷江全县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数55家,较2019年增长1275%;工人2750人,较2019年增长374%;技工贸63.5亿,较2019年增长1311%;产值62.7亿,较2019年增长1590%;税收5740万,较2019年增长1450%;专利170个,较2019年增长2733%;研发投入8.9亿,较2019年增长22720%。

在湖南省“五好”园区综合评价排位中,芷江产业开发区从2019年的100名开外逐年攀升至2024年在全省排名第33位。

这是芷江在电子信息产业5年来的“战绩”。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在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芷江的五年蜕变,本质是“传统农业县”通过精准定位、创新驱动和政策赋能,在群山环抱中开辟出‌以信息化引领工业化、工业化支撑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新赛道。

十年披肝沥胆 “湘西光电谷”雏形已成

在区域格局中,芷江位于长株潭经济圈、鹤中洪芷经济圈、成渝经济圈和黔中经济圈的叠加位置。便捷的立体交通网,使芷江纳入长株潭2小时经济圈和黔中1小时经济圈。

芷江境内有普铁、高铁、国道、高速等多条交通要道。芷江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昆明、西安、海口、成都、深圳、北海的航班,并正在进行扩建,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在湖南乃至全国县级城市中,同时具备“铁、公、机”三大优势的县城为数不多。

芷江产业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位于该县罗旧镇,紧邻长芷高速出口,G320国道自东向西贯穿园区。若以芷江产业开发区为中心,怀化市区、芷江县城、芷江机场、芷江高铁站、杭瑞高速芷江进出口,均在17公里半径内,交通十分便利。

但是电子信息产业园的曾经,令人唏嘘。芷江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金宇在展厅向记者介绍电子信息产业园,“这一块地方曾经是红色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困难区。”

2014年7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明确芷江工业园为省级工业集中区。

王金宇说,当时因发展定位不准,园区引进企业十分繁杂,多数为农产品基础加工、传统建材和服装生产等,科技含量低,产值税收少,现在还留下的少之又少。

“我们企业入驻园区时,工业园管委会的办公室都还是铁皮房,整个园区只有10栋厂房,几乎都没有用过,杂草长得比人还高。园区的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最早入驻园区的一家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怀化华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付红脸上满是苦涩。

彼时,三湘大地上正掀起“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活动热潮。

期间,芷江县首创“产业链长负责制”,由四大班子领导担任6条产业链招商组长。随后,该县响应湖南省“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号召,发布《芷商回归工程十条措施》,设立2000万元“乡情创业基金”,组建“长三角/珠三角芷商联络站”,建立3.2万人的“在外芷江籍人才库”,重点对接东莞芷江籍电子产业从业者,力促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回迁芷江工业集中区。

当时,在芷江县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王金宇回忆道,“那几年,在招商引资方面,一个是摸清家底,摸清芷江人在外从事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家、管理人员和务工人员等数据,在这个领域的大小老板有50多位,从业人员有近两万人,县里组织专班点对点对接联络这些在外的芷江籍人才;二是重新梳理产业园区土地、厂房等,规划建设标准厂房。要‘引凤’不得先‘筑巢’嘛。”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8年,湖南怀化电子信息产业界的“女强人”杨小英,准备带领自己的企业创始团队着手第三次创业。了解这个消息后,怀化市多个县市区都联系上了杨小英。

“当时,芷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找了我5次,打动了我。”杨小英回忆道,2018年刚来芷江时,她的事业可以说是从零开始,“我们算是这里的开拓者。”

湖南华晟电通园区

芷江县委县政府政府不仅诚意相邀,更有高效与务实的行动。

杨小英列举了一个关键事例:“当时,我需要两万多平方米的毛坯厂房进行装修和安装设备。当地政府承诺一个半月内让我开工。他们说到做到,加班加点,每周都到工地盯办,真的只用了一个月多一点就交付了厂房。”

眼看着杨小英的企业在芷江产业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签约落地,原本在广东东莞就交情匪浅的上游企业有励集团也在2019年将子公司湖南芷江正向科技有限公司“落子”园区。

……

通过“以商招商”的模式,杨小英和她的湖南华晟电通招引了11家产业链上的企业,总投资额超过46亿元。

在园区市场主体开展“以商招商”的同时,芷江当地党委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深度挖掘“在外芷江籍人才库”,实施“乡情招商”行动。

每逢传统节日,芷江县在县一级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乡镇一级召开能人会、村一级召开屋场会,与在外发展的企业家和务工人员交流,宣传家乡变化、园区建设情况。

“收集信息后,由县领导带领招商中心和园区负责人一家一家企业拜访,在诚意的打动下,从湖南和平光电有限公司回来试水,再到后来越来越多老乡返乡创业。”尽管王金宇说得云淡风轻,但背后的故事可能远不止如此。

企业来了,培育和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每年定期为企业招工稳岗、建立县级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持续优化县域营商环境……一招招“硬核”服务企业的政策和措施持续升级。

更让杨小英安心的是,芷江县对产业发展战略政策的延续性和服务的稳定性。七年间,她经历了三任芷江县委县政府班子。“我感觉他们在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上是一如既往的很稳定,没有因为换届而出现差别,每一届都非常重视我们企业。”

联点干部,家家都有;保姆式服务,随叫随到。多年来,书记、县长每个月都会到园区与企业开座谈会。

“营商环境好才会把我们留住。”杨小英感叹,“现在我也是半个怀化人了,孩子都来怀化上学了。”虽然是从外地来芷江创业,但她坦言:“在这里,我没遇到过任何麻烦。”

通过“以商招商+乡情招商+培育服务”三轮驱动,华晟电通、正向科技等企业逐渐扩大,旭阳显示、积成半导体、峰祥电子、泰宇电子等企业陆续进驻园区,一期、二期标准厂房逐渐被“填满”。

五载迭代嬗变 “武陵电感之都”呼之欲出

6月12日,芷江召开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推进会。

目前,湖南已有59家省级以上高新区,其中国家级高新区9家,省级高新区50家。

“大湘西片区兄弟县市也在竞相争创高新区,慢进则退、不进则危。当前,我县园区经济体量、创新能力和产业基础已基本具备省级高新区的创建基础,但对比考核指标仍有一些差距。因此,我们必须抢抓先机,以创建促提升,确保创建工作取得成功,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会上,芷江县委副书记、县长梁元和说。

芷江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周峰锋告诉记者,成为省级高新区意味着可以在政策、资金、项目等要素上得到倾斜,能够为园区带来三大红利:“一是创新红利,可吸引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来芷共建平台,推动园区产学研融合;二是产业红利,可优先享受国家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如电子信息、储能材料等;三是品牌红利,可提升园区吸引力和竞争力,带动招商引资工作突破。”

梁元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建省级高新区不是简单的“换牌子”“戴帽子”,而是芷江跨越发展的“关键一跃”。

在周峰看来,从省级产业开发区到省级高新区,芷江的底气来自多年的积累。

芷江积成电子有限公司无尘车间

2019年,园区被湖南省发改委授予“湖南省双创示范基地”。2020年获批湖南省电子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1年被怀化市人民政府评为“产业园区建设优秀单位”。2023年获评湖南省2022年度环保诚信园区、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湖南省“幸福园区”试点和怀化市“清廉园区”。2023年,园区被评为怀化市省级以上园区绩效考核优秀单位。2024年,园区成为湖南省“幸福园区”。

目前,园区入驻企业23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园区聚集了以华晟电通、正向科技、旭阳显示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企业55家,主要涉及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和光电显示三大板块,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雏形基本形成。

湖南华晟电通全智能化生产车间

如今,杨小英创办的湖南华晟电通先后被认定为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正在为主板上市冲刺,成为芷江产业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高地上的“头部企业”。

当时被杨小英“以商招商”到芷江的正向科技,也成长为世界上生产范围最宽泛的专业精密空芯线圈、无线充电模组、被动元器件、变压器及线性马达的制造商之一。公司产值从2020年的2400万元,2025年预计将飙升至2.5亿元。目前,公司也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资质。

芷江籍“湘商回归”的“90后”创业典范唐杰,创办的旭阳显示已经成为芷江产业开发区的创新标杆。该公司以突破性技术深耕新型显示领域,已发展为国内领先的微型显示模组、高精度光学元器件及智能触控解决方案供应商。依托自主核心技术,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车载显示及工业终端,填补了多项国内产业链空白。凭借持续创新实力,企业已斩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权威认证,成为驱动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据初步统计,芷江电子信息产业园每年生产电子元器件350亿个,光电显示器件600万块,加工晶圆80万片。

“我们现在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湘西‘光电谷’。”周峰很振奋。

曹建海认为,芷江从“传统农业县”发展成为大湘西“光电谷”证明,偏远山区县完全能通过‌交通赋能、情感联结、政策连贯、服务护航、产业聚焦‌的“组合拳”,实现从“农业底色”到“科技亮色”的飞跃变迁,其成功经验为欠发达地区产业转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芷江的蜕变历程深刻地体现了‘两业融合共进’战略在偏远山区的成功实践。通过嵌入智能技术、延伸服务链条、链接开放市场,并借力省级融合政策,成功开辟出一条山区县依托高附加值产业实现‘无中生有’的特色赛道。这不仅刷新了外界对湘西的认知,更揭示了内陆县域依托自身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能性。”曹建海说。

今年5月6日芷江报送的湖南省产业集群竞赛参赛报告显示,“目前,芷江建成以高端被动元器件(车规级电感、精密空芯线圈)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集群,是湖南省唯一的高端被动元器件产业集群,也是国内首个覆盖‘高端精密被动电感元件设计研发-核心材料创新-智能化生产制造-全场景应用服务-全周期质量管控’的专业化垂直整合产业集群。”

“到‘十五五’规划末,芷江的电子信息产业技工贸收入有望达150亿元,培养本土上市企业2家,将园区打造成武陵山片区电子元器件产业聚集区、中部地区电子元器件发展示范县和中国‘武陵电感之都’。”指着芷江产业开发区的规划图,周峰很有信心。

但是,曹建海却更冷静地提出了他的观点,未来“武陵电感小镇”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将现有制造优势,转化为‌技术话语权、产业链掌控力、人才吸引力‌三位一体的综合竞争优势。

“其中产业链垂直整合,上游材料要从外部协作转向引进陶瓷粉体、磁性材料项目;中游制造要依据高端被动元器件优势,向半导体封测、微型显示模组扩展突破;下游应用要从消费电子领域向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领域切入。”曹建海说。(央视网记者 欧峰 孙帆)

责编:阳蕙鸿

一审:石曦浩

二审:阳蕙鸿

三审:汪大庆

来源:央视网

市级
县级
专题专栏
特别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